2008年11月20日星期四

清能早達——網師園

“網師園”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奇怪,為甚麼叫“網師”呢?后來才明白原來“網師”就是“漁夫”的另一個稱謂。這個花園原來稱“漁隱”,于是后來取了“網師園”這個名字。聽說從南宋至今,這園子易名無數,最后還是用回最初的這個。


一進門,便能看到這個前廳。很多園林的前廳都很樸實,很少有花團錦簇的場面,這也跟園主人的興趣志向有關系。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古人就是這樣無聲的告訴我們往日的歷史。









有一句話我很喜歡:曲徑通幽。

喜歡的原因很簡單。我總能在“幽”的后面聯想到一些莫須有的東西——一把古琴,或是一位美女。嗯,怎么說!無論是什么,在“幽”的后面,都能尋找到美。










這個網師園不大,比起拙政園來說;也不少,比起獅子林來說。我們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游覽完畢,但是良辰美景卻印在腦海,久久不去。

這里的水比較清澈,還在流動。陽光正好,水中的倒影別樣動人。









一進門繞過重重門廊,就能看到這個花廳。四面窗,重檐翹頂,在假山嶙石中被綠樹掩映,色彩明麗,我坐在這附近休息,看著看著,便越覺得舒適閑逸。










這張應該是我最滿意的一幅畫面。這些倒影將水面上的這些樓臺融合在一起,畫面便更加生動。

白墻黑瓦,是徽派建筑的一個特征。我也愛極了這樣強烈的對比,即使再多風雨變換,黑的仍舊在墻頭矗立,白的幻化成黃,泛在黑的邊緣,提醒著他逝去的年月中,那些或喜或悲,離離合合的故事。









這個水榭我很喜歡。最喜歡的是她那一排雕花的臨水廊。憑水遠眺,顯得舒心至極。那久困于深閨的女子,也會攜著一兩個侍女,坐在這里,望著碧波傾瀉,繡著手中永遠沒有盡頭的花帕呢!

想起這樣寂寞的時光,卻讓我有一點感嘆。我們常常說歷史有局限,以前那些年代的人不能理解我們這些人的思想,那么,我們現在的人,又怎么能想象出古人的思想呢?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是保守是愚昧是蹉跎年華,但是在他們的眼中,可能是閑情逸致,可能是思春傷秋,更有可能是歷練——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和準備。



“殿春簃”。

首先自嘲一下,剛看到的時候,我就讀成了“簃春殿”,還在想:把春天移到房間中,真有意境!開心沒多久,瞥到旁邊的簡介牌,上面赫然寫著“殿春簃”。這時我才醒悟,“殿春”啊,是春的末季呢!

古時把閣旁邊的小屋成為“簃”,常用來作書房使用。原來屋前種滿了鮮艷的芍藥花,芍藥花的花期就在春末,于是,這間屋子便稱為“殿春簃”。





這個一半的亭子挺有趣,建造的時候,主人并不是想要用來納涼,之不顧哦院子寬敞,可以賞月,只是四圍空空如也,于是堆砌些假山亂石,再來個半亭八方最為有趣的那一塊,院子就鮮活起來了。月光如水的中秋佳節,一家人齊聚庭院中,聽著鶯歌燕舞,吃著美味佳肴,享受天倫之樂。

此景只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鮮花、碧波,還有秋色如許;
水榭、軒窗,還有曲折回廊。
天空一定明凈,云彩一定白皙,要不然,水中的倒影即使細微,仍然難掩其美;長廊幾番曲折,仍然難蓋風霜。花團錦簇,在這里,把江南園林的精致、幽深印刻在我們這些過客的心中。

秋菊繽紛,古樹橫枝。看過筆直堅強的《白楊禮贊》,卻如何也不能鄙視那與其做對比的曲屈盤旋的虬枝、亭亭鋪張的華蓋,以及纏綿悱則的枝葉。

我對古典的欣賞,早就滲進骨子里了。


這個長廊很幽靜,放在角落里,不張揚,走過去,卻開始贊嘆。江南園林是不對稱的美,美在隱晦,美在內斂,美在不張揚不夸張,只是靜靜的佇立,等待有緣人。

旅游旺季的時候,一定很多人在這里小憩,要不然,回廊上的背靠無需用鐵鉤做支撐了。

不知道這里有沒有休息的日子。每個月閉園三天,讓這里在陽光下記起舊主人的面容,在深沉的夜色中回味幾百年前的平淡雅致。




看松讀畫軒。看來園主人喜愛松。

忽然想起以前在一家公司做工,上課時講起“四君子”,基本上沒有一個人知道是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說起來,這“四君子”,基本能在每一處庭院見到。









窗——是我的鏡頭中永遠不變的主題。如果有窗,我一定要記下來;如果窗很多,我就要用鏡頭一遍又一遍的記錄。

小軒窗,正梳妝。










逛了一天的園子,忽然發現,我們兩個你照我照,就沒想到來一張合影。到這里,我們放下東西準備休息,看見前面有幾個人站著交談,于是便上前招呼,產生了這張合影。

庭前陽光明媚,屋里卻顯得黯淡的多。古時的屋子房梁很高,空氣流通,但是光線基本不好,于是有了這樣強烈的對比。







出了“網師園”,我們又回到觀前街,收獲頗豐。去了“采芝齋”買了大名鼎鼎的“津津”豆腐干,又買了“和果子”來吃。提著大包小包竄出來,把東西放在正在悠閑吸煙的jim面前,有趣了對面的“黃天源”,繼續血拼。

PS:想當年第一次和湯湯來蘇州,冰天雪地。到“黃天源”買了塊糕,放進嘴里咬了一口,上顎便被凍得僵硬的糕花了一道深深的口子,于是,陰影就這樣買下了。以后無論何時,把“黃天源”的糕點往嘴里放的時候,都要遲疑一陣子。

湯湯,你知道嗎?甪直已經開始收門票了,好象是70元一張。還記得我們在那個落雪的早晨尋訪甪直老街的情景嗎?青石板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我們的腳步聲。

姑蘇后記

回到香港已經是第四天了,驀然回首間,卻發覺蘇州已經離我好遠好遠。

上周六的早晨,當我和jim拖著行李離開酒店,告訴出租車司機去干將路東航門口的時候,我回頭望了望山塘街——這條由白居易修建的路,旁邊有當時人工開鑿的河流,我想著蘇軾說的那句“七里山塘到虎丘”,想著乾隆書寫的“山塘尋勝”,一股若有若無的憂傷慢慢升起。

我不是傷感別離,真的!這前半生我經歷過無數的別離;我只是懷念這樣的時光——在這樣一個有著千年記憶的古城,和心愛的人漫步街頭,漫步在園林,在古老的街道四圍走,坐在曾經坐過的位置,吃著差不多相同的東西……這樣的日子雖然只有短短四天,卻讓我舍不得放手。

夜晚到達香港,這里的繁華鋪天蓋地的襲來。我似乎還沉醉在那青石鋪就的道路上,夢境里也隱隱出現古老的花墻和淙淙的流水。但是,只有一晚,唯一的一晚。第二天晨曦剛降,清脆的鈴聲將我從睡夢中喚醒,我坐著巴士穿行在去學校的路上,一瞬間,所有的纏綿,所有的夢境,都如煙一般的散去。我坐在辦公室里,看著周圍的同時來來往往,看著桌子上堆積如山的工作,腦中一片空白,直到我拖著有些疲憊的身體,從最后一個班的課室中走出來,又馬不停蹄的拿著包,沖到HKU上晚上的當代文學……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一的晚上兩點多才忙完,昨天下班的時候,在巴士上睡到最后,被最后一個下車的人輕輕推了一把,悠悠轉醒,望望天空,不過才六點鐘,已經暗淡非常了。

時光過去的比我想象的還要快,直到今天,從沉重的工作中抬起頭來,又能夠悠閑的休憩那么一會兒,曾經美好的經歷才慢慢回來,可是,她已經失色的像古舊的老電影,有些蒼白,又有些殘舊的美麗。

蘇州并沒有我和jim想像中那么寒冷,但那本該煙雨繚繞,潤澤如玉的城市卻非常干燥。

我們去了同里,去了退思園。猶記得leslie拍《風月》的時候,正是在這退思園中。只是那亭臺樓閣,往來望去,卻尋不到風月的角度。看來,電影的確是欺騙人的東西。罷了罷了,能在這退思園中小坐片刻,望著園中主人精心制造的景色,莫不是一種幸福麼!

在蘇州基本上未乘坐公交車,一來住的附近沒有車站,二來人實在太多。于是,出門坐的士穿的都是小街小巷。一路上,我看見了好多景象:火車站門口的一條運河里正在施工,一條小街上幾乎所有的門面都在裝修,干將路中間的一條小河被堵成幾段,甚至北填平……

我忽然想起了蘇州地圖。我和jim趴在床上仔細的研究過這張地圖。古姑蘇城原本是被一條大渠四周圍繞的,那條大渠就是火車站門口那條,現在應該被慢慢填平一段,要建造一個新的火車站;干將路上的那條河應該是護城河的一條支流,目前應該是死水一潭。蘇州人家基本上有三種生活層次;富有的人家面水靠山,有著遠大的園子,門口卻平常如斯,如拙政園(這應該是表現了姑蘇人的內斂);平常人家是面街靠水,就是在道路兩旁居住,屋后是一條碧水;再有的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忱河人家”:屋前屋后都是河水,要依靠橋梁去往別處。有的大戶甚至能將船劃進自家的前院,真是天然的“停船場”。

這樣說來,“水”應該是這里的靈魂,是支持姑蘇沉默,但是內斂的根本。沒有水,我無法想象這座城市的樣子,沒有水,這里的生靈還將潤澤如玉、這裏的空氣還將煙霧繚繞嗎?但那時我悲哀的看到眼前的現實,看到那些曾經流淌著的,清澄如碧的水,如今沉淪、停滯,甚至消失。每當我路過,看到,心里涌上一陣真的疼痛。但是我太卑微了,太渺小了,我只是著社會上的一個凡人,沒有權利,沒有金錢,有的只是思古撫今的憂思和迷茫。如果昔人今仍在,我想問問姑蘇白刺史,那時候修鑿這山塘河是為了甚麼?如果東坡仍在,我想告訴他,那“七里山塘”早已不再,虎丘塔已經無法攀登。這里,已經不再有“七里山塘到虎丘”的勝景,有的只是林立的仿古商店,和一家家掛著“百年老店”字樣的食肆。我懷念從前啊,站在已經渾濁的河水旁,希望看見從前的一絲一毫,雖然沒有交集,但能站在同樣的位置,即便隔了千年的風霜,又如何?

蘇州一天天在變,蘇州人的質樸和善良卻沒有變。這樣一個在古中國千年文化下滋潤至今的城市,的確和別處不同。那天去太湖珍珠的專賣買些珍珠,結帳時,那服務員靈巧的穿針引線,為我加長有些短的項鏈,一邊用軟軟的蘇州腔問,你們是在蘇州工作嗎?不是啊,我說。她便笑起來,現在有很多年輕人都來蘇州工作,我們把他們成為“新蘇州人”。一直在旁邊探頭探腦的jim接話了:“我們在上海,他們說我們是鄉下人,蘇州卻稱為‘新蘇州人’。”“呵呵!我們去上海,他們也說我們是‘鄉下人’來的。”穿針引線的手不停,聲音卻傳過來,臉色平靜,沒有憤怒,仿佛陳述一個事實而已。走出店面,jim感嘆,只是一個稱呼,兩座城市的素質就相差了好遠。

嗯!是啊,我能體會到這里的民風。雖然好多人都功利的做生意賺大錢,但是樸實的民風依舊。一次坐的士和年輕的司機搭訕:

“為什么這條街全部都在裝修啊!”
“不知道!現在一天到晚都在修,修好了這條修那條,越修路越窄,我看到時候修的沒有路了,我也不必開車,就在家里睡覺好了!”

我和jim面面相覷,一笑。

“那么拙政園怎么樣?”
“我們小時候就是在園林里玩到大的。那時候也不要門票,我們都翻墻進去。小時候沒地方玩,就到處爬爬走走咯!”
“是嗎?那‘藕園’怎么樣?”
“‘藕園’?好像在裝修啊!前幾天送客人去的時候看見的!”

看來,蘇州的園林也沒有休息的一天,好不容易旺季過去了,淡季卻要裝修,迎接來年的另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

要下車了,一邊付錢,一邊又問:
“那‘滄浪亭’又如何?”
“‘滄浪亭’“一塌糊涂!”

車走遠了,我們倆強忍住笑,走向另一條街道。

到了“藕園”的 門口,我們最終沒有進去。其實,“藕園”的外圍非常漂亮,可能她是蘇州城唯一一個外圍被水環繞的園林了。當年那夫婦倆隱居于此,真的能享盡天倫之樂。大隱隱于市,真不無道理。但是一看簡介,在1941年被一位實業家購買,整修兩年,于是失去了一睹其面目的興趣。我不敢想象兩年的時間,她還有多少是原來的樣子?加上這一次的重新裝修,在破舊的門庭外,一個嶄新的“藕園”將要誕生。

回來的路悠長又平靜。一路上都是面水而居的人家。巷子很窄,店鋪很少很久,多的是各家引起的炊煙,味道香美,像中國山水畫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一路走去,有將近半個小時,走到大路上,卻發現已經快到蘇州最繁華的街道“觀前街”了。

這一路,是我們以外的收獲,然我對這里又有了新的了解。

我只希望,在夢中,還能有機會看到這里,看到古樸的忱河人家,以及,遺留了千年,還沒有消失的勝景。

2008年11月13日星期四

吴中名园——留园篇


我们终于起飞,飞往我连在梦中看到,都觉得烟雨迷蒙的苏州。

天上的落日,看起来很奇特。在七千米的高空,零下二十五度,太阳还是那么美。










jim乐此不疲的玩psp, 聚精会神得很。













到了虹桥机场,没有银行,于是去了一个找换店换人民币,结果被告知换外币要交五十元手续费,真是气死人了!居然飞到上海的第一次消费就被宰了一笔!

还好!定的酒店没有让我们失望,废话不说,马上上图。

这是卧室。





卫生间比较大。可能在“小地方”住惯了,看见大的地方无端的觉得兴奋。














我们的房间是个套间,这是一进门的小隔间,可以由此看到卧室。











早就在网上听说这家“大阿二生煎”很有名,于是想试试,还不错。
不过,老实说,太甜了,汤汁倒是很正宗。











这是我点的香菇菜肉混沌,很实在,五块钱,实在是吃不完。












这碗是虾肉混沌,貌似也是很不错的样子,实际上也很不错。












出来的时候,问酒店的前台,到留园怎么走?服务员说,走啊,很远的,还是搭车吧!等到我们吃完早餐,想问问怎么搭车去留园,买生煎的大妈说,搭车?很近的,朝那边走,过一座桥就到了。

看来,年轻人比较懒惰,老年人比较勤快。我们走了差不多十五分钟,便到了留园。

jim。




一进门便是惊艳,繁花锦簇,一片盎然。













留园的天空很蓝,虽然也是四角的天空,空气却不闷。几百年前,这里的人,也是这样仰望外面的天空吗?











我。

湖光秋色两相和,
谭面无风镜未磨。

盗用这两句名诗,聊表感情。








镜头一打开,里面全是画:水墨丹青画,晕开在明净的宣纸上。














古树、假山、池水是亘古不变的主题,放在江南,组成了亘古不变得诗情画意。
















这是谁家的花阁















我很爱这样的山墙,有青郁的藤条布满墙面,显出它的孤老和沉默。时间总是这样悄悄的流逝,长青藤长了一年又一年,园中的主人哪里去了?













涵碧山房,这名字很有味道。到了这里,我常常被这些美丽的名字感动着,我常想,那么多年以前,这里还是这样的吗?园主会坐在这里,望着湖面上微皱的波纹,抑或接见重要的客人。景色使人留连,梦使人哀伤。








杨万里的一首诗,读来很上口,呈上给大家一睹为快:
红白莲 宋.杨万里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司花手法我能知,说破当知未大奇。
乱剪素罗妆一树,.略将数朵蘸胭脂。




这首也不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一阅。














无端的喜欢这幅画面,感觉很陈旧,好像历尽了几百年一样,风光过后,留下满目苍痍。












我照了许多这样的门。虽然它们的身上涂上了一层层的新漆,那种久远的味道却仍然散发出来。
我闻到了,
你看到了吗?








五峰仙馆,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很喜欢“五峰”这个名字,因该和五岳没有什么关系吧!










我没有采用“背光模式”照的一张窗棂,外面阳光正好,里面透不进一丝光。坐在这里看出去,一生繁华如过眼云烟,都在空气中散去。












又是一张。














榻上有何人?
那个午后,也是这般的好天气,
你——你会是谁?
斜靠在这塌上,
线装的书放在一隅,
你该如何打发这样美好的午后?








处处都是美,这处夹院长满了滕枝,很美,很悠远。

















“清泉洗心,白云怡意。”
这句话用普通话读来有些别扭,如果用广东话读起来,还真有些不同的味道呢!










这是留园中的一个鸳鸯厅,可惜我照了很多长,没有一张能体现“鸳鸯”的含义。无妨,大家可自由想象。











窗明几净,三五好友前来会面,这碧湖边的小宅子里,书香茶香墨飘香,阳光从这样精致的窗棂打进来,你们会觉得温暖吗?
你们可否知道,几百年之后,还有人站在这里,缅怀你们过去的生活?
你们可曾想过,这园中的日月,究竟是美好的寂静,还是寂寞的蹉跎?
你们可曾想过,有个人,正在未来默默的望着你们的曾经,驻足不语。
“留园”篇完。夜深露重,请多加衣。

2008年11月7日星期五

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雅致玲瓏”,是白先勇先生對昆曲的概括。在我看來,這句話用在他身上也不為過。

回想在聽是次講座之前,Jim先對我說,不要抱太多的期望,免得見到真人之后忍不住要失望了。我也一直在想:我會失望嗎?如果我見到的白先勇根本就不是我心里那個白先勇,如果我見到的白先勇和別人嘴里漫不經心般提起的白先勇差不多,我該怎么辦?在好多人的眼里,他早已不再風華正茂,而且還是個“同性戀”,多么“娘娘腔”啊,多么“怪異”啊!那么,我該怎么辦?于是,我懷著這般的心情排隊入座,仍舊期待地、目光瞬也不瞬地望著前臺。

然后,我看見他了。

他老了,真的老了。在看見他的那一刻,我忽然覺得:這一輩子能夠見到他這一次,我真的好開心!

他坐在第一排,我在第三排。隔著好幾個腦袋望著他,他談笑風生,一派喜氣。穿著一身中式的長衫,白色的綢褲,黑皮鞋,頭發花白,眼角起了皺紋,可他就坐在那里,和我之間的距離不足五米呢!


下圖中中間是白先生,右一是徐校長。
講座開始。徐立之校長上臺講話,主持開幕儀式。說句題外話,關于徐校長,我對她的關注起源于紐魯詩樓下面停車場上那架牌號是“HKU1”的車,真是有意思!后來才知道那是每任校長的專車,連車牌都和學校如此搭配,真是不由得讓人敬佩。再一次是在電梯里面,我和jim在里面閑聊,中途就進來了徐校長。那好似我還不認識他,只記得他進來后對我們打招呼,于是我傻傻得笑。后來jim告訴我,這就是我們校長,我才發覺,嗯,是一個挺有紳士風度的男人!








開始了!起先,一直有點遺憾:為什么只是白先勇主持,而不是主講?但是開幕儀式一完,白先生就被請到正中間入座,我的心情就陡然好了起來。看著他笑容滿面侃侃而談,我的感受就似這溫暖的光線打在身體上的感覺一樣溫馨。

我是什么時候開始仰慕您的?

我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尋覓您的作品呢?

我是什么時候,開始追隨您的名字呢?

我……我……我終于見到了您,我的大作家!





白先生這次帶來了一部昆曲的新作《玉簪記》。這部戲以《投庵》《琴挑》《問病》《偷詩》《催試》《秋江》留個折子為主題,上演了一部婉轉纏綿的愛情。我想里面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追求,敢于沖破傳統世俗觀念的人性光輝,讓白先生對這部戲劇愛不釋手吧!
《玉簪記》為明朝浙江錢塘人高濂所撰,描寫書生潘必正下第羞歸,寄居在其姑母主持 的道觀之中,與道姑陳妙常的戀愛故事,細膩地描寫兩位主角內心感情,文辭典雅而不深奧 ;曲調平和而不流俗;唱腔轉折而不拗嗓,是雅俗共賞的好戲,由崑劇家門中的巾生與閨門 旦合演。






岳美緹在表演《琴挑》其中一段的動作設計和創意心得。

下面給一點關于《琴挑》的小介紹:

《琴挑》描述潘必正在某夜聽見琴韻清幽,循聲而往,正是妙常所彈,二人借琴訴情, 試探彼此的心意;該折戲的曲辭優美,表演細膩,是生旦戲中的佳作。

岳老師表演的很有趣味,贏得了大家一陣陣笑聲和掌聲,很有幽默感。





表演完畢,白先生又重新站到臺上。當時岳老師表演的時候,他也在一旁看得不時展露笑顏,現在終于又到了他說話的時候了,下面的我恨不得把耳朵豎起來聽,又恨不得把他的每一種樣子都有相機記錄下來。
影相的時候,我不斷的拍攝,不斷的看自己拍的照片,幾乎沒有一張滿意的。我一直在驚奇:這部相機不是拍攝效果很好嗎?為什么到了這里我就拍不出清晰的、漂亮的照片呢?
其實現在我放到電腦上仔細地看,卻發現其實拍的很清晰,而且有幾段錄像畫質也很高。那個時候,怕是實在有些“急功近利”了。
白先生很高,看出來了嗎?





“月明雲淡露華濃,粉墻花影自重重。”
《玉簪記》的經典唱段,幾乎聽戲的人都知道。我看著他的樣子,想起了以前看過的那些照片。從年少到年青、從中年到老年,從老年到真實……好像他把他的一生編進了照片中一樣。現在的他垂垂老矣,可那雙眼睛,仍舊是原來的那雙——和年少時一樣,和年輕時也一樣。望著那雙眼睛,我有些感動。我想起了《玉卿嫂》,想起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想起了《游園驚夢》,想起了《樹猶如此》……
那些活在文字間的生命,仿佛從書本中蘇醒了般,一步步朝我走來,我的聲音仍在耳旁,我的思緒卻飛離了現場。





好了,時間到了!校方代表上臺為他們贈送紀念品。白先勇先生很激動,一直保持著笑容。我想他為昆曲作出的不懈努力,并不是為了讓別人承認他,而是讓大家都接受昆曲這種藝術形式吧!

可是,中古幾千年來傳下來的好東西實在太多了,您怎能一樣一樣去保護,去發揚呢?

可是,我沒有問這個愚蠢的問題,因為我知道,白先生一定會說:
“以我一人之力,能保護多少,就是多少吧!”
你說呢?




中間有十分鐘的提問時間,我猶豫再猶豫,終于在我舉起手的那一瞬間,提問時間結束了。

我站起來,看著有些人向白先勇走過去,跟他交談,請他簽名。我擠在那些人里面,聽他們問他各種問題,看他親切的解答和不是展露的笑顏。這樣近距離的接觸讓我有些心驚。









時間在每個人的身體上都留下了印記,好似我們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的那些印記一樣。只不過,它是深刻的,我們的呢?可能深刻,可能淡薄。
我在白先生的生命中是什么呢?

“《玉簪記》十一月八號九號在蘇州上映。”
“嗯!我十二號去蘇州,還有嗎?”

“十二號去呀!太可惜了,你看不到了!”
“可是,十八號在香港的票我已經預訂到了!”

“哈哈,是嗎!太好了,到時候一定要去看!”



我們的合影!
這是我們第一次共同面對鏡頭,
在鏡頭“卡嚓”一聲響的時候微笑、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對話,
對話的時候,您一邊為我簽上“白先勇”三個字,一邊說著話。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您,
那個時候,我總算明白,
什么名不副實,什么垂垂老矣,什么“娘娘腔”“同性戀”,什么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終于看到了您!
終于,仰望到了您!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remove 智慧牙之后,遇見白先勇之前

步入十一月,猛然發現每天居然有無數的事情等著自己去做。

經過一個周末,上完周一的七節課,馬不停蹄的趕到港大上當代文學課。上到八點半,有何同學們約定本周六book房間討論《最后的貴族》。眼見前面幾組的同學飾演的那么好,我們也不能輸人啊!這樣一來,時間又緊巴巴的了。不僅如此,今天上了課之后,有匆匆忙忙的趕回學校拔牙齒。我的四顆智慧牙全部要拔掉,而且還有一顆好死不死的有一半在里面,于是——一個鐘頭之前,我才做完一次小小的小手術——拔除阻生智慧牙。過程雖然短暫,但是很痛苦,我真的想告誡大家:好好保護自己的牙齒,以后千萬不要坐在牙醫椅子上被醫生用各種器械在嘴里翻來覆去的搞——真的很痛苦。在這里,我要說一下,給我拔牙齒的一位醫生和姑娘真的很溫柔,沒怎么弄疼我,但是,還是去除不了我內心的恐懼!!手術進行中,我一邊張著嘴一邊發抖,醫生看我緊張的不得了,好心的在一旁安慰我,唉!真不知道,可怕是真的怕。全程幾分鐘其實我一直閉著眼,后來悄悄的睜開一只眼,卻赫然發現一根細長的針在我眼前晃動,更是嚇得我趕快把眼睛閉上,然后感覺硬硬的線在我的嘴巴附近掃來掃去,這種感覺實在太可怕了。那個時候,我只想趕快結束這可怕的經歷,躲回家里,一個人靜靜的呆著。

而今,手術已經完結了。我含著紗布一個鐘,拿出來時紗布上吸滿了血。換了一條紗布,發現仍舊有染上了血,心里不禁慌亂起來——明明記得醫生說基本上不用再用紗布了,而且紗布上應該不會有太多的血吧!于是心急的想要給醫生打電話,伯樂半天還是不通,在這個過程中,忽然又發現,只是小股小股的血在流動,其實不是太多的。即使不用紗布,也能習慣。愣了一會兒,在Jim接電話的時候溜回電腦前,繼續寫東西。

流血不要緊,這種被麻醉的感覺真在不好受。半張臉都在麻木的狀態下,不是沒有知覺,而是被麻痹的感覺包裹,實在難受!

希望以后不再有這樣的經歷,天知道等會去聽白先勇先生主持的講座時,會不會痛得連見我的偶像都沒力氣沒心情了!

五點半,在黃麗松講堂有白先勇主持的關于昆曲的講座。一千多年前,漢武帝讀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后,哀嘆怎不能與這樣的人同時而活。其實,司馬相如那時依然健在,他也能見到自己景仰的人物。我也是幸運的,我喜愛巴金,雖這世無緣相見,但是我常路過他養病的華東醫院,在門外眺望里面那個偉大的靈魂;我鐘意leslie,雖然無緣見面,但是好歹和他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呼吸共同的空氣,享受同一份陽光。現在,白先勇先生年近七十了,我還能有多少機會見到他,或者說,我怎有機會見得到這位常常兩岸各地為了昆曲四次奔波的名作家呢!還好我到了香港,還好我進了港大,還好我及時看到了關于這個講座的電郵,還好港大預留了少許的座位給喜愛他的莘莘學子,還好我得到了上帝的眷顧,還好……于是,雖然在這個下午,我身體有部分的麻痹,有一點點的傷痛,仍舊不能阻止我見一見這位我景仰萬分的人物!(PS:呵呵!其實為了這次講座,我特意回家換了件衣服,然后拿了一本白先生的書,如果被我抓住了機會,等到他的親筆墨寶就更好了!)不過,照片一定會影的,如果講堂允許拍照的話,稍后一定放上來給大家共享!

接下來…………

7號,學校建校紀念日的餐宴,在北角,要參加;
8號,港大圖書館,討論《最后的貴族》的演講;
9號,收拾去教育營以及蘇州的行李;
10-12號,帶學生去西貢參加教育營。周一下午五點還要趕回港大上課。完了之后在趕回西貢;
12號下午,回到學校,又要馬不停蹄的回到灣仔,乘“環島大陸通”去深圳機場趕飛機;
13-16日,美麗、浪漫又充實的金秋蘇州之旅即將開始!

這樣忙碌一陣子之后,17號回到現實中,開始準備學生的考試以及寒假之前的最后“備戰”。迎來了圣誕節之后,這學期終于要結束了!我也能和爸爸媽媽團聚了!

這樣看來,時光流逝的果然比較快!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由韓子高與陳茜說開去

看來在中國的歷史上,還真的有這樣文武兼備,德情皆宜的男子……

《南史》卷六十八、列傳第五十八中有曰:

韓子高,會稽山陰人也。家本微賤。侯景之亂,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吳興,子高年十六,為總角,容貌美麗,狀似婦人,於淮渚附部伍寄載欲還鄉。文帝見而問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許諾。子高本名蠻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謹,勤於侍奉,恆執備身刀及傳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恆會意旨。及長,稍習騎射,頗有膽決,願為將帥,及平杜龕,配以士卒。文帝甚寵愛之,未嘗離於左右。文帝嘗夢見騎馬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討張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據有州城,周文育鎮北郭香巖寺。張彪自剡縣夜還襲城,文帝自北門出,倉卒暗夕,軍人擾亂,文育亦未測文帝所在,唯子高在側,文帝乃遣子高自亂兵中往見文育,反命,酬答於暗中,又往慰勞眾軍。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導入文育營,因共立柵。明日,與彪戰,彪將申縉复降,彪奔松山,浙東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輕財禮士,歸之者甚眾。

文帝嗣位,除右軍將軍。天嘉元年,封文招縣子,邑三百戶。王琳至於柵口,子高宿衛台內。及琳平,子高所統益多,將士依附之者,子高盡力論進,文帝皆任使焉。二年,遷員外散騎常侍、壯武將軍、成州刺史。及徵留異,隨侯安都頓桃支嶺岩下。時子高兵甲精銳,別禦一營,單馬入陳,傷項之左,一髻半落。異平,除假節、貞毅將軍、東陽太守。五年,章昭達等自臨川徵晉安,子高自安泉嶺會於建安,諸將中人馬最為強盛。晉安平,以功遷通直散騎常侍,進爵為伯,增邑並前四百戶。六年,徵為右衛將軍,至都,鎮領軍府。文帝不豫,入侍醫藥。廢帝即位,遷散騎常侍,右衛如故,移頓於新安寺。

高宗入輔,子高兵權過重,深不自安,好參訪臺閣,又求出為衡、廣諸鎮。光大元年八月,前上虞縣令陸昉及子高軍主告其謀反,高宗在尚書省,因召文武在位議立皇太子,子高預焉,平旦入省,執之,送廷尉,其夕與到仲舉同賜死,時年三十。父延慶及子弟並原宥。延慶因子高之寵,官至給事中、山陰令。

唐代李翊《陳子高傳》

陳子高,會稽山陰人也。世微賤,業織履為生。侯景亂,子高從父寓都下。是時子高年十六,尚總角,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即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陳司空霸先,時平景亂,其從子茜,以將軍出鎮吳興,子高於淮渚附部伍寄載求還鄉。茜見而大驚,問曰: '若不欲求富貴乎?盍從我! '子高許諾。子高本名蠻子,茜嫌其俗,改名之。茜頗偉於器,子高不勝,囓被,被盡裂。茜欲且止,曰:'得無創巨汝邪? '子高曰:'身是公身也,死耳,亦安敢愛? '茜益愛憐之。子高膚理色澤,柔靡都曼,而猿臂善騎射,上下若風。性恭謹,恆執佩刀及侍酒炙。茜性急,有所恚,目若*虎,焰焰欲啖人,見子高則立解。子高亦曲意傅會,得其次。茜常為詩,贈之曰:'昔聞周小史,今歌白下童。玉塵手不別,羊車市若空。誰愁兩雄並,金貂應讓儂。 '且曰:'人言吾有帝王相,審爾,當冊汝為後,但恐同姓致嫌耳。 '子高叩頭曰:'古有女主,當亦有男後。明公果垂異恩,奴亦何辭作吳孟子耶! '茜大笑,日與狎,未嘗離左右。既漸長,子高之具尤偉,茜嘗撫而笑曰:'吾為大將,君副之,天下女子兵不足平也。 '子高對曰:'政慮粉陣饒孫吳,非奴鐵纏稍,王江州不免落坑塹耳。 '其善酬對若此。茜夢騎登山,路危欲墮,子高推捧而升。將任用之,亦願為將,乃配以寶刀,備心腹。王大司馬僧辨下京師,功為天下第一,陳司空次之。僧辨留守石頭城,命司空守京口,推以赤心,結廉藺之分,且為第三子顏約娶司空女。顏有才貌,嘗入謝,司空女從隙窗窺之,感想形於夢寐,謂其侍婢曰:'世寧有勝王郎子者乎? '婢曰:'昨見吳興東閣日直陳某,且數倍王郎子。 '蓋是時茜解部,佐司空在鎮。女果見而悅之,喚欲與通。子高初懼罪,謝不可,不得已,遂與私焉。女絕愛子高,嘗盜其母閣中珠寶與之,價值萬計。又書一詩於白團扇,畫比翼鳥其上,以遺子高曰:'人道團扇如圓月,儂道圓月不長圓。願得炎州無霜色,出入歡袖千百年。 '事漸洩,所不知者,司空而已。會王僧辨有母喪,未及為顏禮娶。子高嘗恃寵凌其侶,因為竊團扇與顏,且告之故。顏忿恨,以語僧辨,用他事停司空女婚。司空怒,且謂僧辨之見圖也。遂發兵襲僧辨,併其子縊殺之。茜率子高實為軍鋒焉。自是子高引避,不敢入。茜知之,仍領子高之鎮。女以念極結氣死。司空為武帝,崩後,茜以猶子入嗣大統,子高為右衛將軍、散騎常侍,稱功封文招縣子。廢帝時,坐誣謀反誅,人以為隱報焉。

于是在網上搜索一下,發現一個民間的“中國十大美少年”的排行,子高便排在第一,那個在好多小說中出現的子瑕排在第十,看來不僅是美人遲暮無法接受,美少年遲暮也是很可怕的事情!
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個排行榜:


●第十位——彌子瑕
  
彌子名瑕,衛之嬖大夫也。彌子有寵于衛。衛國法,竊駕君車,罪刖。彌子之母病,其人有夜告之,彌子轎駕君車出,靈公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犯刖罪。”異日,與靈公游於果園,食桃而甘,以其餘鮮靈公。靈公曰:“愛我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彌子瑕色衰而愛弛,得罪於君,君曰:“是嘗轎駕吾車,又嘗食我以餘桃者。”
    
●第九位——曹肇
  
  曹肇有殊色,魏明帝寵愛之,寢止恒同。嘗與帝戲賭衣物,有不獲,輒入禦帳,服之徑出,其見親寵類如此。
    
●第八位——張幼文
  
  張幼文與張千仞,俱世家子。幼文美如好女,弱不勝衣,而尤善修飾,經坐出,如荀令之留香也。千仞與之交甚密,出入比目。及院試發案,二人連名,人鹹異之。既娶,歡好無倦。而婦人之不端者,見幼文,無不狂惑失志,百計求合。幼文竟以是犯血症。千仞日侍湯藥,衣不解帶。疾革,目視千仞,不能言。千仞曰:“吾當終身無外交,以此報汝。如違誓,亦效汝死法。”幼文點頭,含淚而逝,時年未二十也。千仞哀毀,過於伉儷。
   
●第七位——秦宮
  
  秦宮者,漢大將軍梁冀之嬖奴也。宮年少而兼有龍陽、文信之資,冀與妻孫壽爭幸之。李長吉為詩雲:“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樓頭曲宴仙人語,賬底吹笙香霧濃。人間酒暖春茫茫,花枝入簾白日長。飛窗複道傳籌飲,午夜銅盤膩燭黃。禿衿小袖調鸚鵡,紫繡麻霞踏孝虎。折桂銷金待曉筵,白鹿青蘇半夜煮。桐英永巷騎新馬,內屋涼屏生色畫。開門爛用水衡線,卷起黃河向身瀉。皇天厄運猶繒裂,春宮一生花底活。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
    
●第六位——龍陽君
  
  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涕下,王曰:“何為泣?”曰:“為臣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所得,魚也,臣其喜,後得又益大,臣欲棄前得魚矣。今以臣之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搴裳趨王。臣亦曩之所得魚也,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乎?”魏王於是布令于四海之內曰:“敢言美人者族!”
    
●第五位——安陵君

  魏阮籍詩曰:“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衾裳。”
  
●第四位——潘章
  
  潘章少有美容儀,時人競慕之。楚國王仲先聞其名,來求其友,因願同學。一見相愛,情若夫婦,便同衾枕,交好無已。後同死而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羅浮山。塚上忽生一樹,柯條枝葉,無不相抱。時人異之,號為共枕樹。
    
●第三位——董賢
  
  董賢,字聖卿,雲陽人也,為人美麗自喜,哀帝望見,說其儀貌,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問及其父,即日征為霸陵令,遷光祿大夫。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禦左右,旬月間賞賜累巨萬,貴震朝廷。常與上起臥。又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賢性柔和便辭,善為媚以自固。是時賢年二十二,雖為三公,常給事中,領尚書,百官因賢奏事。
    
●第二位——周小史
  
晉張翰《周小史》詩曰:“翩翩周生,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綺靡,顧盼便妍。和顏善笑,美口善言。”梁劉遵《繁華詩》曰:“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叢。鮮膚勝粉白,小臉若桃紅。挾彈雕陵下,垂鉤蓮葉東。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幸承拂枕選,侍奉華堂中。金屏障翠被,藍帕覆薰籠。本知傷輕薄,含詞羞自通。剪袖恩雖重,殘桃愛未終。蛾眉詎須嫉,新妝近如宮。”
  
●第一位——韓子高

看完了上述的資料,我又有些好奇了,于是去《藝文類聚》看了看,結果在《藝文類聚》卷第三十三中的“人”部第十七中找到了“寵幸”一節,摘錄如下,有興趣的朋友可看一看:

注意:其中有“●”的是原有文章殘缺的部分,這里不做補錄。斜體加“○”是注解。

左傳曰.申侯有寵於楚文王.文王將死.與之璧.使行.曰.唯我知汝.汝專利而不厭.我死.汝必速行.無適小國.將不容汝焉.既葬.出奔鄭.又寵於厲公.

又曰.公子他有白馬四.宋公嬖向.魋欲之.公取而朱其尾鬣.以與之.他怒.使其從奪之.魋懼.將走.公●門而泣之.目盡腫.

韓子曰.彌子瑕有寵於衛國.衛國法.竊駕君車罪刖.子瑕之母病.其人有夜告彌子.彌子矯駕君車以出.君聞而賢之曰.孝哉.為母之故.犯刖罪.異日與君遊於果園.食桃而甘.以其餘獻君.君曰.愛我.忘其口.啖寡人.

戰國策曰.楚王游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若雲蜺.兕虎之●若雷霆.有狂兕依輪.而王親扞弓而射之.一發而殪.王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遊也.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同樂此矣.安陵君纏泣數行而進曰.臣入則侍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後.臣願以身拭黃泉.驅螻蟻.又何得此樂而樂之.大王悅.而封纏為安陵君.

又曰.魏王與龍陽君共舩而釣.龍陽君涕下.王曰.何為泣.曰.為臣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所得魚也.臣甚喜.後得又益大.臣欲棄前所得魚矣.今以臣之凶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趍王.臣亦曩之所得魚也.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敢言美人者滅族.

漢書曰.漢興.佞幸寵臣.高祖時.則有藉孺.孝惠時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門說.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鵔鸃.具帶.傅脂粉.皆閎藉之屬也.

又曰.鄧通為黃頭郎.文帝夢上天.不能.有一黃頭郎推助之.及顧其衣裳.後穿.寐覺而之漸臺.以夢中陰自求推者.見鄧通其衣後穿.夢中所見也.召問甚悅.尊異之.通亦愿謹.不好外交.雖賜洗沐.不欲出.於是文帝賞賜通鉅萬以十數.賜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

又曰.韓嫣.武帝為膠東王時.與上學相愛.及上為太子.愈益親.嫣善騎射.聰惠.上即位.欲事伐胡.而嫣先習兵.以故益尊貴.賞賜擬鄧通.常與上共臥起.

又曰.李延年歌為變聲.是時欲造樂.令司馬相如等作詩.延年輒承意.弦歌所造詩.為之聲曲.由是為協律都尉.佩二千石印綬.而上與之臥起.其愛幸將韓嫣同.

又曰.金日磾子賞建二人.皆愛幸.為武帝弄兒.常在旁.昭帝時.日磾兩子俱侍中.與昭帝略同年.共臥起.賞為奉車都尉.建為駙馬都尉.

又曰.張放.鴻嘉中.宣帝欲遵武帝故事.與近臣遊宴.放以公主子.日數得幸.取皇后弟平恩侯許嘉女.上為放供帳.賜甲第.充以乘輿服飾.號為天子取婦.皇后嫁女.兩宮使者.冠蓋不絕.賞賜以千萬.故與上臥起.寵愛殊絕.

又曰.董賢為郎.傳漏正殿下.賢為人美麗.哀帝望見.悅其儀貌.識而問之曰.是舍人董賢耶.因引上與語.拜為黃門郎.由是始幸.賢寵愛日甚.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則參乘.入御左右.旬月間.賞賜累鉅萬.常與上臥起.常晝寢.偏藉上衣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其受恩至此.

魏志曰.孔挂○魏志三注作桂.下同.性便妍.曉博弈蹋鞠.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挂察太祖意歡樂.因言吹.○魏志注作次.曲有所陳.事多見從.數得賞賜.又多饋遺.挂由此侯服玉食.太祖既愛挂.五官將及諸侯亦皆親之.

又曹毗曹肇傳曰.肇纂○按本條不見魏志注.肇纂間疑有脫文.明帝寵愛之.寢止恆同.常與帝戲.睹衣物.有不獲.輒入御帳.服之徑出.其見親寵.類此比也.

俗說曰.桓玄寵丁期.朝賢論事.賓客聚集.恆在背後坐.食畢.便迴盤與之.期雖被寵.而謹約不敢為非.玄臨死之日.期乃以身捍刃.


再來看看相關詩詞:

【詩】魏阮籍詩曰.
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夭夭桃李華.灼灼有輝光.
悅澤若九春.罄折似秋霜.流眄發姿媚.言笑吐芬芳.攜手等歡愛.宿昔同衾裳.

晉張翰周小史詩曰.
翩翩周生.婉孌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東.
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菡萏芙蓉.
爾形既淑.爾服亦鮮.輕車隨風.飛霧流煙.
轉側綺靡.顧眄便妍.和顏善笑.美口善言.

梁吳筠詠少年詩曰.
董生唯巧笑.子都信美目.百萬市一言.千金買相逐.
不道參差菜.誰論窈窕淑.願君捧繡被.來就越人宿.

梁劉遵繁華詩曰.
可憐周小童.微笑摘蘭藂.鮮膚勝粉白.●臉若桃紅.
挾彈雕陵下.垂鉤蓮葉東.腕動飄香麝.衣輕任好風.
幸承拂枕選.得奉畫堂中.本知傷輕薄.含辭羞自通.
翦袖恩雖重.殘桃愛不終.蛾眉詎誰嫉.新姬近入宮.



看完之后只有一個感想:往我自己讀了好多年的文學史,以為對中國的歷史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和見解,看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忽然想到一篇穿越文裏面,一個從現代穿回古代的女子做了皇后,一天和失散多年的兒子閑聊,忽然聽見皇帝喊他媽一個很怪的名字,于是趁皇帝走了之后問他媽為何改名字,那皇后面不改色的說:“沒有改啊,我一直叫這么名字啊,只不過他一直不知道而已!”說完之后非常的憤憤不平,“穿回古代跟一群女人搶一個男人,我還長臉了不成,干嘛用真名!”說完之后,就看見剛進門的皇帝一臉陰沉的望著她…………

呃~~好像和帖子沒有什么關系啊。啊!是名字!

對,名字!這些流傳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名字代表著一個個勇敢的,或者至少是鮮活的生命。他們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經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傳,在被記錄成文字后成了一個個帶著憂傷的凄美故事中的主角。這些人的生命中都經歷過瑰麗的時刻,被當時那個時代最有權威站在高點的男人愛過,身后卻極盡悲涼。他們不被世俗所容,卻敢于作出與道德相違背的舉動來。

怎么說,或者那種力量,我們稱之為愛情。

人總是個矛盾體。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報道,說的是某地一個同性戀自拍遭曝光,打開帖子一看,頓時有些反胃的感覺。一想啊,在電視上,這樣搔首弄姿的女人大把,看過之后人們無非評頭論足一番,很少有人反胃,即使是女人看了,也只是評價幾句好惡。但是一個穿著清涼、扮柔弱的男人,實在有些不習慣。

女人可以扮堅強,男人就不能扮柔弱嗎?

理論上是可以的,實踐上要看具體情況了。如果一個堅強的鐵血男兒有柔弱的時刻,只會喚起女性的母性去包容他。但是一個外面柔弱、中性、加之搔首弄姿的小男人,我估計就要被廣大女同胞鄙視為無能了!

真不好說,唉!